作为下半年最重要的促销节点,每年的双11,都是手机厂商们冲刺销量的关键时刻。然而,与往年“战报”满天飞的盛况不同,今年的双11,却显得异常“安静”。
不仅是各大电商平台淡化了GMV的数据,就连一向热衷于发布“冠军时刻”的各大手机厂商,也大多选择了集体“隐身”。

截至11月12日上午10点,在头部的国产手机厂商中,仅有小米一家,公布了其双11的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29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相较于其去年同期的319亿元,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其他厂商的“静悄悄”,则更让外界感受到了国内手机市场提前“入冬”的寒意。
“内部今年也没有设立太多的指标,大家都挺难的。”一位手机品牌的市场部人员向记者坦言,在国补退潮、平台补贴减少、以及上游元器件成本上涨的多重压力下,今年的双11,很难再打出具有冲击力的价格。
与国产手机厂商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的强势回归。
根据京东手机的竞速榜单显示,苹果不仅轻松拿下了手机品牌累计销量和销售额的双料第一,在单品的销量榜单上,iPhone 17系列更是霸气地包揽了前三名。
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也显示,在10月份的前两周,iPhone的销量遥遥领先,同比增长了29%。其中,iPhone 17 Pro的同比增长率,比去年的iPhone 16 Pro,高出了近三分之二。

业内分析认为,今年双11手机市场的“平平”表现,一方面是由于此前的“国补”政策,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国产手机在产品力上,仍难以完全匹配消费者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随着存储芯片等上游元器件成本的不断上涨,国产手机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正被进一步压缩。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控制成本,已成为所有厂商面临的新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冲击高端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成为了所有国产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但真正的高端,绝非简单的价格上探,而是需要在产品体验和品牌价值上,实现质的飞跃。
以上就是今年双11手机市场“静悄悄”:苹果强势霸榜,国产手机为何集体“隐身”?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