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在其c端ai的版图布局上,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调整——高调推出了全新的“千问”app。
然而,当外界发现,这款所谓的“重磅新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此前已被阿里自己“降级”的“通义App”,进行了一次“换皮”和重新定位后,外界的期待值瞬间被拉满的落差感所取代。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过去一年里,阿里一直将“夸克”作为其AI to C的门面和主入口。为何如今,又要大费周章地将“千问”(即原通义)重新推回台前?

回顾过去一年,阿里在To C端的AI战略,一直都清晰地围绕着“夸克”展开。
立即进入“豆包AI人工智官网入口”;
立即学习“豆包AI人工智能在线问答入口”;
从将“通义App”从阿里云体系剥离,到今年3月正式将夸克升级为“AI超级框”,并为其设立独立的CEO,这一系列操作,都已将夸克在阿里内部的“入口级”地位,牢牢地钉死。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夸克吃掉通义”已是最终结局时,“千问”的“换皮复活”,却像是将整个棋盘,重新洗了一遍。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阿里作出了如此突然的战略调整?如果将视野拉宽,我们会发现一个关键的外部变量——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
最近,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在“豆包”App中,如果你询问关于护肤、家电等购物相关的问题,其回答中,已能直接出现可点击购买的抖音商城商品卡片。
这意味着,“豆包”已经开始将AI,从一个单纯的“问答工具”,成功地转化为了一个新的内容入口、推荐系统,甚至是电商入口。
这一趋势,对于以电商为核心的阿里巴巴而言,其威胁不言而喻。入口之争的规则已被改写,阿里当然要重新上桌应战。而受限于其原有的“搜索”心智,“夸克”已不足以、或不应该再充当这个新时代下的“C端入口”角色。
“豆包”的成功,也给整个行业上了一课:C端AI的市场,并非已是一片红海,而是一场胜负未定的新入口博弈。
接下来,就看阿里,是选择在新的牌桌上奋起直追,还是能拿出更具颠覆性的创新,来重新改写这场游戏的规则了。
以上就是入口之争重燃:从夸克到“千问”,阿里为何急于调整AI C端战略?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新用户注册第一天领取1T容量:新用户,用手机在你的手机软件商店下载夸克app,然后保存我分享的任意一个文件,即可领取1T容量;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