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文件是否被篡改,核心思路是通过比对文件的“指纹”在不同时间点的一致性。Python 提供了多种方法实现这一目标,最常用的是计算文件的哈希值。
文件内容一旦改变,其哈希值也会随之变化。通过保存原始哈希并在后续检查时重新计算,即可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
常用的哈希算法包括 MD5、SHA-256 等。推荐使用 SHA-256,安全性更高。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示例代码:
import hashlib
<p>def get_file_hash(filepath):
"""计算文件的 SHA-256 哈希值"""
hash_sha256 = hashlib.sha256()
with open(filepath, "rb") as f:</p><h1>分块读取,避免大文件占用过多内存</h1><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 for chunk in iter(lambda: f.read(4096), b""):
hash_sha256.update(chunk)
return hash_sha256.hexdigest()file_path = "example.txt" original_hash = get_file_hash(file_path) # 初始保存的哈希
current_hash = get_file_hash(file_path) if current_hash == original_hash: print("文件未被篡改") else: print("文件已被篡改")
为了防止哈希值本身被修改,应将其保存在安全位置,如只读配置文件或加密存储中。
可以将文件路径和对应哈希写入一个 .hash 文件中。
示例:保存和验证哈希列表
import json
<p>def save_hashes(file_list, hash_file="hashes.json"):
"""保存多个文件的哈希值"""
hash_dict = {filepath: get_file_hash(filepath) for filepath in file_list}
with open(hash_file, "w") as f:
json.dump(hash_dict, f)</p><p>def verify_files(hash_file="hashes.json"):
"""验证所有记录的文件是否被篡改"""
with open(hash_file, "r") as f:
expected_hashes = json.load(f)</p><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pre class="brush:php;toolbar:false;">for filepath, expected_hash in expected_hashes.items():
try:
current_hash = get_file_hash(filepath)
if current_hash != expected_hash:
print(f"警告:文件 {filepath} 已被篡改")
else:
print(f"文件 {filepath} 正常")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文件 {filepath} 不存在")若需持续监控,可结合 watchdog 库监听文件系统事件,自动触发哈希校验。
这种方式适合关键配置文件或日志文件的保护。
基本逻辑:
基本上就这些。定期校验 + 安全存储哈希,就能有效检测大多数篡改行为。注意确保原始哈希不被攻击者覆盖,否则机制失效。
以上就是Python 检测文件是否被篡改的方法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