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主题为“从模型演进看下一代 agent 应用开发”的分享,以一条清晰的技术脉络梳理了大模型近年来如何从“能对话”逐步进化到“可执行任务”,并深入探讨这一转变对未来软件形态及开发者角色的深远影响。

演讲开篇聚焦于大模型能力的阶段性跃迁。PPT 将 LLM 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预训练时期主要依赖大规模文本进行语言模式学习;SFT 与 RLHF 阶段使模型具备问答能力,但仍局限于提供建议而无法行动;Workflow 阶段通过工程化流程引入任务执行机制,但系统脆弱、路径复杂且难以泛化;最新的 Agent Model 阶段则推动模型学习“行动链”,在更结构化的认知架构中实现自主规划、执行与反馈闭环。演讲特别强调,核心能力正从“语言生成”转向“行为驱动”,AI 正从单纯的对话体演变为拥有“手脚”的行动主体。
在此基础上,PPT 提出了“信号总线”的抽象概念,将大模型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组件解构为会话管理、工具调用、权限控制和事件追踪四大模块。这些模块分别承担短期记忆、外部交互、安全边界与状态感知的功能,仿照生物神经系统的运作方式,让模型的意图能够被有效转化为连贯的实际操作。这种内建的结构化机制,使得任务执行不再依赖外部编排脚本,而是呈现出更高的自主性与流畅性。
进一步地,分享提出了 Software 1.0、2.0 到 3.0 的演进路径:从手工编码规则,到利用数据训练模型识别规则,再到让模型直接理解并执行人类意图本身。在这一范式下,开发者的角色也随之转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编写者,而是成为“智能系统的接线工”,专注于连接目标、工具与上下文信号,而非逐行构建控制流程。自然语言逐渐成为 Agent 的编程接口,文档、规范乃至业务流程本身都可能直接转化为可运行的智能体行为。
展望未来,PPT 指出软件将不再是静态书写的产物,而是动态“生长”出来的生命体。当模型具备行动力,工具作为其肢体延伸,事件流提供感知输入,权限体系划定行为边界,软件便超越了代码集合的意义,演变为持续演进的思想载体。开发者与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将随之重构,迈向更高层次的人机共生。
ThinkPHP是一个快速、简单的基于MVC和面向对象的轻量级PHP开发框架,遵循Apache2开源协议发布,从诞生以来一直秉承简洁实用的设计原则,在保持出色的性能和至简的代码的同时,尤其注重开发体验和易用性,并且拥有众多的原创功能和特性,为WEB应用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2版本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架构的调整,引入了命名空间支持和模块化的完善,为大型应用和模块化开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321
总体而言,这场分享并未聚焦具体技术工具,而是从宏观视角剖析了 Agent Model 时代背后的技术演化逻辑及其对软件工程范式的深层冲击。对于关注 AI 前沿趋势的技术人员与管理者来说,这是一条值得深入探索的发展方向。
详情可查看完整 PPT 内容:https://www.php.cn/link/cb41662fe265cad3ff1baab4df37b9fa
源码地址:点击下载
以上就是Kode - 从模型演进看下一代Agent应用开发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