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redis缓存穿透的核心策略是避免大量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案实现:1. 缓存空对象,在数据库查询结果为空时缓存空值并设置较短过期时间,优点是实现简单但可能浪费存储资源;2. 使用布隆过滤器,预先加载所有可能存在的key以判断元素是否存在,优点是性能高但存在误判率且维护复杂;3. 采用互斥锁限制缓存未命中时仅一个线程查询数据库,优点是有效降低穿透风险但影响性能;4. 在接口层校验请求参数合法性,优点是减轻缓存与数据库压力但增加代码复杂度。选择防护方案需结合业务场景,同时建议在接口层进行参数校验,并对布隆过滤器的误判采取应对措施,如设置合理误判率、定期重建和监控效果,最终综合多种方法以高效解决缓存穿透问题。

防止Redis缓存穿透,核心在于避免大量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上。简单来说,就是当请求一个不存在的key时,不要让所有请求都去查数据库,而是要有应对策略。
解决Redis缓存穿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识别缓存穿透,关键在于区分正常缓存未命中和恶意攻击。正常情况下,缓存未命中是零星的,而缓存穿透通常表现为:
更进一步,可以使用一些监控工具来辅助识别。例如,可以利用Prometheus和Grafana搭建监控系统,监控Redis的命中率、未命中率,以及数据库的查询量等指标。
缓存空对象: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当数据库查询结果为空时,仍然将这个空结果缓存起来,但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例如,可以设置为30秒或1分钟。
String key = "user:" + userId;
String userJson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key);
if (StringUtils.isEmpty(userJson)) {
    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UserById(userId);
    if (user == null) {
        // 缓存空对象,过期时间设置为1分钟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 "", 60, TimeUnit.SECONDS);
        return null; // 或者返回一个特定的空对象
    } else {
        userJson = JSON.toJSONString(user);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 userJson, 1, TimeUnit.HOURS);
    }
}
return JSON.parseObject(userJson, User.class);优点: 实现简单,对现有代码改动较小。
缺点: 缓存空对象仍然会占用Redis的存储空间,如果大量的key都不存在,会浪费一定的资源。另外,如果数据库后续插入了这条数据,缓存可能无法及时更新。
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是一种概率型数据结构,用于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它可以告诉你某个元素“可能存在”或者“一定不存在”。
在缓存之前,将所有可能存在的key预先加载到布隆过滤器中。当请求到来时,先判断key是否存在于布隆过滤器中,如果不存在,则直接返回,避免查询Redis和数据库。
// 假设已经初始化了布隆过滤器 bloomFilter
String key = "user:" + userId;
if (!bloomFilter.mightContain(key)) {
    return null; // 直接返回,避免查询Redis和数据库
}
String userJson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key);
// ... 后续逻辑优点: 性能很高,可以有效过滤掉不存在的key,降低数据库压力。
缺点: 实现相对复杂,需要维护布隆过滤器的数据,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判率(即可能将存在的key判断为不存在)。另外,如果数据库的数据发生变化,需要及时更新布隆过滤器。
互斥锁:
当缓存未命中时,使用互斥锁来限制只有一个线程去查询数据库,其他线程等待。这样可以避免大量请求同时穿透到数据库。
String key = "user:" + userId;
String userJson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key);
if (StringUtils.isEmpty(userJson)) {
    // 使用分布式锁,例如Redisson
    RLock lock = redissonClient.getLock("lock:" + key);
    try {
        if (lock.tryLock(10, TimeUnit.SECONDS)) { // 尝试加锁,最多等待10秒
            try {
                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UserById(userId);
                if (user == null)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 "", 60, TimeUnit.SECONDS);
                    return null;
                } else {
                    userJson = JSON.toJSONString(user);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 userJson, 1, TimeUnit.HOURS);
                }
            } finally {
                lock.unlock(); // 释放锁
            }
        } else {
            // 获取锁失败,可以稍后重试,或者返回一个默认值
            Thread.sleep(100); // 稍后重试
            return getUser(userId); // 递归调用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return null;
    }
}
return JSON.parseObject(userJson, User.class);优点: 可以有效避免大量请求同时穿透到数据库。
缺点: 性能相对较低,因为需要加锁和释放锁,会增加请求的响应时间。另外,如果锁的过期时间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死锁。
接口层校验:
在接口层对请求参数进行校验,例如,检查用户ID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参数不合法,则直接拒绝请求,避免无效请求穿透到缓存和数据库。
@GetMapping("/user/{userId}")
public User getUser(@PathVariable Long userId) {
    if (userId == null || userId <= 0 || userId > MAX_USER_ID) {
        return null; // 或者返回一个错误码
    }
    // ... 后续的缓存和数据库查询逻辑
}优点: 可以有效过滤掉无效请求,减轻缓存和数据库的压力。
缺点: 需要在接口层增加额外的校验逻辑,可能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
选择哪种防护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来决定。
即使使用了布隆过滤器,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判率。也就是说,布隆过滤器可能会将一个不存在的key判断为存在。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缓存穿透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护方案。没有一种方案是万能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有效地解决缓存穿透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