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后端开发 > C++ > 正文

C++原子变量使用 无锁编程实现方法

P粉602998670
发布: 2025-08-20 12:10:02
原创
629人浏览过
原子变量通过std::atomic实现无锁编程,提升多线程性能,适用于简单操作,需注意ABA问题、伪共享及内存顺序选择,相比互斥锁性能更高但适用范围有限。

c++原子变量使用 无锁编程实现方法

原子变量在C++中主要用于无锁编程,它允许你在多线程环境中安全地修改变量,而无需显式使用互斥锁。这可以显著提高性能,尤其是在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解决方案

C++11引入了

<atomic>
登录后复制
头文件,提供了
std::atomic<T>
登录后复制
模板类,用于创建原子变量。以下是使用原子变量实现无锁编程的基本方法:

  1. 包含头文件:

    #include <atomic>
    登录后复制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2. 声明原子变量: 使用

    std::atomic<T>
    登录后复制
    声明原子变量,其中
    T
    登录后复制
    是变量的类型 (例如
    int
    登录后复制
    ,
    bool
    登录后复制
    ,
    double
    登录后复制
    , 指针等)。

    std::atomic<int> counter(0); // 初始化为0
    std::atomic<bool> flag(false);
    登录后复制
  3. 原子操作: 使用原子操作来修改和读取原子变量。

    std::atomic
    登录后复制
    提供了以下常用的原子操作:

    • load()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读取变量的值。
    • store(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存储新的值到变量。
    • exchange(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将变量的值替换为新的值,并返回旧的值。
    • compare_exchange_weak(expected, desired)
      登录后复制
      : 如果变量的当前值等于
      expected
      登录后复制
      ,则原子地将变量的值替换为
      desired
      登录后复制
      。 如果不相等,则将
      expected
      登录后复制
      更新为变量的当前值。 这是一个弱版本,可能虚假地失败(即使变量的值等于
      expected
      登录后复制
      ),因此通常需要在一个循环中使用。
    • compare_exchange_strong(expected, desired)
      登录后复制
      : 与
      compare_exchange_weak
      登录后复制
      类似,但保证不会虚假地失败。 性能可能比
      compare_exchange_weak
      登录后复制
      差。
    • fetch_add(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将变量的值加上
      value
      登录后复制
      ,并返回旧的值。
    • fetch_sub(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将变量的值减去
      value
      登录后复制
      ,并返回旧的值。
    • fetch_and(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将变量的值与
      value
      登录后复制
      进行按位与运算,并返回旧的值。
    • fetch_or(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将变量的值与
      value
      登录后复制
      进行按位或运算,并返回旧的值。
    • fetch_xor(value)
      登录后复制
      : 原子地将变量的值与
      value
      登录后复制
      进行按位异或运算,并返回旧的值。
    counter.store(10);
    int oldValue = counter.load();
    int exchangedValue = counter.exchange(20); // oldValue 现在是 10, counter 现在是 20
    
    int expected = 20;
    int desired = 30;
    while (!counter.compare_exchange_weak(expected, desired)) {
        // compare_exchange_weak 可能失败,即使 counter 的值等于 expected
        // 在循环中重试,更新 expected 的值
    }
    // counter 现在是 30 (如果 compare_exchange_weak 成功)
    登录后复制
  4. 内存顺序: 原子操作可以指定内存顺序,控制不同线程之间内存访问的可见性。 常用的内存顺序包括:

    •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登录后复制
      : 最宽松的内存顺序,只保证原子性,不保证线程之间的同步。
    • std::memory_order_acquire
      登录后复制
      : 当线程读取原子变量时,确保该线程能看到其他线程在之前写入原子变量的所有操作。
    •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登录后复制
      : 当线程写入原子变量时,确保该线程之前的所有操作对其他线程可见。
    • std::memory_order_acq_rel
      登录后复制
      : 同时具有
      acquire
      登录后复制
      release
      登录后复制
      语义。 用于读-修改-写操作。
    •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登录后复制
      : 最强的内存顺序,提供顺序一致性,保证所有线程以相同的顺序看到所有原子操作。 这是默认的内存顺序,但性能通常最差。
    std::atomic<int> data(0);
    std::atomic<bool> ready(false);
    
    // 线程 1
    void producer() {
        data.store(42,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ready.store(tru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 线程 2
    void consumer() {
        while (!ready.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 等待 ready 变为 true
        }
        int value = data.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使用 value
    }
    登录后复制

副标题1:原子变量有哪些常见的陷阱和误用?

原子变量的使用并非万无一失,存在一些常见的陷阱,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并发逻辑时。

  • ABA问题: 如果一个原子变量的值从A变为B,然后又变回A,那么

    compare_exchange
    登录后复制
    操作可能会成功,即使实际上变量的值已经发生了变化。 解决ABA问题可以使用版本号或者指针来跟踪变量的变化。例如,使用
    std::atomic<std::pair<T, int>>
    登录后复制
    ,其中
    int
    登录后复制
    是版本号。

  • 伪共享: 如果多个线程访问位于同一缓存行的不同原子变量,即使这些变量本身是原子操作的,也会导致性能下降。 这是因为缓存行需要在不同的核心之间来回传递。 可以使用填充 (padding) 来确保每个原子变量都位于不同的缓存行中。

    alignas(64)
    登录后复制
    可以用来对齐变量到缓存行大小。

  • 过度使用原子操作: 原子操作通常比非原子操作慢。 过度使用原子操作可能会降低性能。 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原子操作,并尽可能使用更宽松的内存顺序。

  • 死锁: 虽然原子操作本身不会导致死锁,但在复杂的并发逻辑中,如果原子操作与其他同步机制(例如互斥锁)混合使用,仍然可能发生死锁。

  • 忽略内存顺序: 错误地选择内存顺序可能会导致数据竞争和未定义的行为。 仔细考虑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并选择合适的内存顺序。 通常,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登录后复制
    是最安全的,但也是性能最差的。

    AI图像编辑器
    AI图像编辑器

    使用文本提示编辑、变换和增强照片

    AI图像编辑器 46
    查看详情 AI图像编辑器

副标题2: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存顺序?

选择合适的内存顺序需要仔细考虑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以下是一些选择内存顺序的指导原则:

  • 没有数据依赖关系: 如果多个线程之间没有数据依赖关系,可以使用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登录后复制
    。 例如,多个线程同时增加一个计数器,而不需要保证线程之间的同步。

  •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中,生产者线程写入数据,消费者线程读取数据。 生产者线程应该使用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登录后复制
    来发布数据,消费者线程应该使用
    std::memory_order_acquire
    登录后复制
    来获取数据。

  • 读-修改-写操作: 对于读-修改-写操作,应该使用

    std::memory_order_acq_rel
    登录后复制
    。 例如,原子地增加一个计数器,并返回旧的值。

  • 顺序一致性: 如果需要保证所有线程以相同的顺序看到所有原子操作,可以使用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登录后复制
    。 但是,这通常会降低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并发场景进行权衡。 可以使用工具(例如 Valgrind 的 Helgrind)来检测数据竞争和内存顺序错误。

副标题3:原子变量和互斥锁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原子变量和互斥锁都是用于保护共享资源的同步机制,但它们有不同的优缺点:

原子变量的优点:

  • 性能更高: 原子操作通常比互斥锁更快,尤其是在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这是因为原子操作通常是由硬件直接支持的,而互斥锁需要操作系统内核的介入。
  • 避免死锁: 原子操作本身不会导致死锁。
  • 更细粒度的控制: 原子操作可以提供更细粒度的控制,允许对单个变量进行原子操作,而无需锁定整个代码块。

原子变量的缺点:

  • 适用范围有限: 原子操作只能用于简单的操作,例如读取、写入、增加、减少等。 对于复杂的操作,仍然需要使用互斥锁。
  • 更难理解和调试: 原子操作的内存顺序和并发语义比互斥锁更难理解和调试。
  • ABA问题: 原子操作可能受到ABA问题的影响。

互斥锁的优点:

  • 适用范围更广: 互斥锁可以用于保护任意类型的共享资源,包括复杂的数据结构和代码块。
  • 更易于理解和调试: 互斥锁的并发语义比原子操作更易于理解和调试。
  • 避免ABA问题: 互斥锁可以避免ABA问题。

互斥锁的缺点:

  • 性能较低: 互斥锁的性能通常比原子操作更低,尤其是在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 可能导致死锁: 互斥锁可能导致死锁。
  • 锁定粒度较粗: 互斥锁的锁定粒度通常较粗,可能会降低并发性。

总的来说,原子变量更适合于简单的、高性能的并发场景,而互斥锁更适合于复杂的、需要保护任意类型共享资源的并发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选择。有时,原子变量和互斥锁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C++原子变量使用 无锁编程实现方法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编程速学教程(入门课程)
编程速学教程(入门课程)

编程怎么学习?编程怎么入门?编程在哪学?编程怎么学才快?不用担心,这里为大家提供了编程速学教程(入门课程),有需要的小伙伴保存下载就能学习啦!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