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遍历字典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遍历键、使用values()遍历值、使用items()遍历键值对;选择依据是所需数据类型,其中items()最Pythonic;自Python 3.7起,字典保持插入顺序;遍历时直接修改字典会引发错误,应通过副本或新建字典来安全操作。

Python中遍历字典主要有几种核心方式:直接遍历键(keys)、遍历值(values),以及遍历键值对(items)。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性能考量,理解它们能帮助我们写出更高效、更符合意图的代码。选择哪种方式,通常取决于你当下需要处理的是字典的键、值,还是两者都需要。
在Python里,对字典的遍历,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无非就是围绕着“键”、“值”或者“键值对”来展开。这里,我打算把这些方法都摊开来,结合一些我自己的使用经验,看看它们各自的妙处。
直接遍历键(默认行为) 这是最直接,也是我个人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当你直接在一个字典对象上进行
for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30, 'city': 'New York'}
print("--- 遍历键 ---")
for key in my_dict:
print(f"键: {key}")
# 如果需要值,可以通过键获取
# print(f"键: {key}, 值: {my_dict[key]}")你看,多直接!我通常在需要检查某个键是否存在,或者仅仅是想列出字典里有哪些分类时,会这么写。
遍历值(dict.values()
dict.values()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30, 'city': 'New York'}
print("\n--- 遍历值 ---")
for value in my_dict.values():
print(f"值: {value}")这种方式在做数据聚合或者统计时特别方便,省去了先取键再取值的步骤,代码看起来也更专注。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遍历键值对(dict.items()
dict.items()
for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30, 'city': 'New York'}
print("\n--- 遍历键值对 ---")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print(f"键: {key}, 值: {value}")我个人觉得,这是最“Pythonic”的遍历方式之一。当需要同时处理键和值时,用它能让代码意图表达得非常清晰,避免了重复的
my_dict[key]
关于效率,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Python 3中,
dict.keys()
dict.values()
dict.items()
从纯粹的性能角度看,对于大多数日常应用场景,这几种遍历方式之间的效率差异通常微乎其微,不足以成为你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我通常不会为了那点可能存在的、肉眼难以察觉的性能差异去牺牲代码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那么,我该如何选择呢?我的经验是:
for key in my_dict:
for value in my_dict.values():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说到底,选择哪种方法,更多是看你当下需要键、值,还是两者都需要。让代码尽可能地表达你的意图,比纠结那一点点理论上的性能差异要重要得多。毕竟,过早的优化是万恶之源。
这真的是一个我刚开始用Python时经常困惑的问题。在Python 3.7及更高版本中,字典的遍历顺序是有保障的,它会按照元素的插入顺序进行遍历。也就是说,你插入元素的顺序,就是你遍历时得到的顺序。这在很多场景下都非常方便,因为它让字典的行为更加可预测。
my_ordered_dict = {'first': 1, 'second': 2, 'third': 3}
my_ordered_dict['fourth'] = 4
print("--- 插入顺序遍历 ---")
for key, value in my_ordered_dict.items():
print(f"{key}: {value}")你会发现输出的顺序就是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不过,在Python 3.6中,虽然CPython实现(官方的Python解释器)已经开始保持插入顺序,但这只是一个实现细节,而不是语言规范。到了Python 3.7,这被正式写入了语言规范。如果你还在使用更老的Python版本(比如Python 2.x,或者Python 3.5及以下),那么字典的顺序是不保证的,它们被认为是无序集合。
所以,虽然现在Python 3.7+让这个问题变得简单了,但我的心里总还是会留个底:如果我的程序对元素的顺序有严格的、语义上的要求,我可能会考虑使用
collections.OrderedDict
这是一个经典的“坑”,我记得有一次,我就是想在循环里根据条件删除一些字典项,结果程序直接崩溃了,抛出了一个
RuntimeError: dictionary changed size during iteration
Python不允许你在迭代一个字典的同时改变它的大小,因为这会破坏迭代器的内部状态,导致不可预测的行为。
那么,如果我真的需要在遍历过程中修改或删除元素,该怎么办呢?有几种常见的安全做法:
遍历键的副本(推荐删除时使用) 如果你需要删除元素,最常见也最安全的方法是遍历字典键的副本。这样,你实际操作的是原字典,但迭代器是基于一个不会改变的键列表。
my_dict = {'a': 1, 'b': 2, 'c': 3, 'd': 4}
keys_to_delete = []
print("--- 遍历副本删除 ---")
for key in list(my_dict.keys()): # 遍历键的副本
if my_dict[key] % 2 == 0:
keys_to_delete.append(key)
for key in keys_to_delete:
del my_dict[key]
print(f"删除偶数值后的字典: {my_dict}") # 输出: {'a': 1, 'c': 3}构建一个新的字典(推荐修改或过滤时使用) 如果你需要根据某些条件修改值,或者只是想过滤出符合条件的键值对,构建一个新的字典通常是更清晰、更Pythonic的方法。这通常通过字典推导式(Dictionary Comprehension)来实现。
my_dict = {'a': 1, 'b': 2, 'c': 3, 'd': 4}
print("\n--- 构建新字典(过滤) ---")
new_dict = {key: value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if value % 2 != 0}
print(f"过滤偶数值后的新字典: {new_dict}") # 输出: {'a': 1, 'c': 3}
print("\n--- 构建新字典(修改值) ---")
modified_dict = {key: value * 10 if value % 2 == 0 else value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print(f"修改偶数值后的新字典: {modified_dict}") # 输出: {'a': 1, 'b': 20, 'c': 3, 'd': 40}避免这种“在遍历时修改”的错误,是写健壮代码的关键一步。我个人觉得,一旦遇到需要在循环里对集合进行增删操作的场景,我脑子里就会自动响警报,然后条件反射地去考虑上面这两种安全模式。这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调试时间。
以上就是Python中字典遍历的几种方式 Python中字典遍历方法示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