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新闻传出,工信部将向多家企业发放我国第二批毫米波专网频率使用许可。这一消息迅速在通信行业引发热议。
本文中,小枣君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背后的深层意义。
简单来说,5G 毫米波专网牌照就是国家授权特定企业在指定的毫米波频段上,自主建设并运营专属的 5G 网络。
当前已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从工厂、园区到港口、矿区、医院等各类场景中,大量智能设备需要联网运行。只有通过稳定高效的网络连接,才能实现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和系统协同,构建完整的智能化体系。
早期,这些设备主要依赖有线连接,比如工业以太网。但像 AGV 小车、矿用卡车这类移动设备,布线不仅麻烦,还限制了灵活性。此外,线路维护复杂、成本高,促使企业转向无线化解决方案。

AGV 小车在选择无线技术时,企业通常面临两种路径:
一是采用 Wi-Fi 或蓝牙等技术,使用免许可的 ISM(工业、科学与医疗)频段;
二是与运营商合作,由其提供 5G 专网服务。

这种 5G 专网又分为“虚拟专网”和“独立专网”。
虚拟专网是利用网络切片,在公共 5G 网络中划出专用通道。部署快、投入少,但由于物理层面未隔离,在安全性、可控性和性能表现(如速率、时延、可靠性)方面难以满足高端生产环境的要求。
而独立专网则是为某企业单独建网,并分配专用频段,真正做到专网专用。这种方式频率资源独享,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企业拥有更强的自主权,但建设和运维成本也更高。
过去几年,国内已有不少企业部署了 5G 行业专网,其中大多数为虚拟专网。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全国已建成的 5G 虚拟专网达 6.4 万个。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虚拟专网逐渐暴露出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呼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专网。这也推动了主管部门加快释放更多频谱资源用于专网建设。
目前来看,Sub-6GHz 频段(即 6GHz 以下)中的低频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国内 5-6GHz 频段未来可能优先供给运营商或预留作为 6G 发展之用。因此,可用于专网的新频段只剩下毫米波频段(频率范围为 30-300GHz),该频段已被 3GPP 标准组织明确定义如下图所示。

文章开头提到的这次牌照发放,属于第二批。
早在 2022 年,工信部曾首次发放此类许可,仅授予一家单位——中国商飞。当时获批的频段包括两个:5.925~6.125GHz 和 24.75-27.5GHz,后者正是业界常说的 26GHz 毫米波频段。
此次第二批许可则覆盖更广,涉及港口、制造业、电力等多个关键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申请获批的企业不再局限于大型国企,还包括部分民营企业,体现出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导向。
相比 Sub-6GHz 频段,毫米波具备多项独特优势。
首先是频谱资源极为丰富。Sub-6GHz 单载波带宽通常仅为 40MHz 或 100MHz,而毫米波起步即为 100MHz,最高可配置达 800MHz 甚至 2GHz。

5G 的工作频宽如此宽的带宽使得单用户速率轻松突破 1Gbps,甚至可达 10Gbps(万兆级别),完全满足超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同时,毫米波能更好地发挥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的优势。借助波束赋形技术,动态调整信号方向,提升增益、增强指向性,并有效抑制干扰。

波束赋形由于毫米波波长较短,所需天线尺寸小,有助于缩小基站和终端体积,提高集成度,更适合部署在空间受限的场景中。
事实上,5G 初期宣传的诸多高性能指标,其实都基于毫米波频段的设计。正因国内长期未开放毫米波用于公众网络,导致很多用户感觉实际体验与宣传存在落差。
当然,毫米波也有短板,最明显的就是覆盖能力弱。因其波长短、绕射差,易受障碍物遮挡,传播距离有限。不过这一点对企业专网反而是利好——专网多为封闭园区应用,有限的覆盖半径反而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干扰风险。
目前,5G 毫米波专网已在多个行业展现出明确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智能制造中,其大带宽、低时延特性可支撑 AR 远程质检、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柔性产线调度等应用。毫秒级响应保障生产设备精准协同,避免流程中断,显著提升效率。
再如体育赛事或演唱会现场,观众密集,流量激增,毫米波的大容量可确保 4K/8K 超高清视频稳定传输。今年 2 月举行的亚冬会期间,中国联通就基于毫米波技术为媒体提供了高质量转播服务,效果出色。
此外,在电网巡检、边境安防、智慧园区、港口物流、智能矿山等领域,毫米波同样具备广泛应用潜力。
当前 AI 技术迅猛发展,带动机器视觉、具身智能等新兴应用兴起,这些技术对网络带宽、延迟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毫米波恰好能够胜任这些严苛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毫米波不仅能通信,还具备强大的感知与定位能力。
凭借窄波束、高方向性和强空间分辨力,毫米波在室内定位方面优势显著。而在热门的低空经济领域,还可实现“通感一体”,精确追踪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位置与轨迹。

我国自 2019 年启动 5G 商用以来,一直主推 Sub-6GHz 频段,毫米波被视为敏感且未启用的技术选项。之所以此前未大规模推广,背后有多重考量。如今,随着 5G 应用逐步走向纵深,适时引入毫米波已成为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对企业而言,获得毫米波频段授权意味着可以建设更高性能的私有网络,从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加速数字化升级进程。
对产业链而言,这是一次重大机遇。毫米波 5G 所需的设备生态与传统 Sub-6GHz 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射频芯片、基带处理单元、前端器件(如滤波器、双工器)、天线材料以及测试测量仪器等方面。一旦开启商用,将带动整个上下游迎来新一轮增长。
更多企业建设毫米波专网,也将拉动光传输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需求上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网建设模式或将发生根本转变。
以往的 5G 专网依赖运营商提供的频谱资源,企业必须与其合作共建共维,自主权受限。
而现在,企业若直接获得工信部授权的毫米波频段,就可以像搭建 Wi-Fi 或内部有线网络一样,直接与设备厂商合作进行网络规划与部署。这意味着更高的自主性,但也给传统运营商带来挑战,可能导致其角色被边缘化。
频谱资源的分配极为严肃。一旦授权,后续收回难度极大,牵涉到企业的长期投资和产业链布局。因此国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谨慎策略。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开展调研,正是为了确保政策落地稳妥可行。
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成功商用 5G 毫米波,相比之下,我国在此领域的进展略显滞后。
积极推动毫米波技术的布局与商业化,既是 5G 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自然延伸,也能充分释放高频段频谱价值,助力垂直行业深度赋能。
总而言之,期待更多企业早日建成属于自己的 5G 毫米波专网,也希望这项技术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变革,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ID:xzclasscom),作者:小枣君
以上就是5G 毫米波专网牌照,意义何在?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