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MySQL常与Redis等外部缓存结合使用,采用Cache-Aside模式,读时先查缓存命中则返回,未命中则查数据库并回填缓存;写时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以保证一致性,并通过空值缓存、互斥锁、随机过期时间等策略应对穿透、击穿、雪崩问题。

MySQL本身不提供完整的应用级缓存机制,但常与外部缓存系统(如Redis、Memcached)配合使用,实现“缓存+数据库”的高效读写架构。核心思路是:优先访问缓存获取数据,缓存未命中时再查数据库,并在数据更新时同步或失效缓存。
这是最常用的缓存与数据库结合方式,由应用层控制缓存和数据库的交互:
data = redis.get(key)
if data:
return data
else:
data = mysql.query(sql)
redis.setex(key, 300, data) # 缓存5分钟
return data写入或更新数据时,必须保证缓存与数据库的一致性:
实际使用中需增加保护机制:
MySQL曾内置查询缓存(query cache),但因并发性能差,在8.0版本已被移除。现在不建议依赖此功能,应使用外部缓存替代。
基本上就这些。关键点是应用层控制缓存生命周期,以Cache-Aside为主,读时尝试命中,写时先更库后删缓存,再辅以异常情况的容错策略。
以上就是mysql如何实现缓存和数据库结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