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已发布,因部分引用内容不够严谨,现进行修订后重新发表,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2019年,国家启动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撤站工程,以千亿级投资推动全国收费系统的技术升级,掀起了行业短暂而繁荣的“黄金时代”。此次撤站的核心投入集中于收费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
根据公开资料、专业机构测算以及多个省份披露的数据综合分析,全国总投资规模约在700亿至千亿元之间。
依托政策红利,各省高速公路集团迅速完成ETC门架系统的部署,机电工程企业迎来业绩爆发期,订单激增、营收攀升,整个产业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回顾当时,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主要得益于项目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建设周期短、实施节奏快等特点,为众多中小民企提供了参与机会。
立即进入“豆包AI人工智官网入口”;
立即学习“豆包AI人工智能在线问答入口”;
如今,新一轮的浪潮再次袭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这一政策信号,标志着行业发展导向已从单一设备更新转向全链条、系统化的数字重构。
从投资体量来看,仿佛又是一轮“撤站式”的历史重演;
但从建设内涵而言,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变革新时代到来。

虽然投资额相近,但行业环境已然巨变。增长逻辑的本质已发生根本性转移:不再依赖ETC设备、户外机柜等硬件堆砌,而是转向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融合型技术的深度应用。
与此同时,各省市高速公路集团基本已完成旗下信息科技公司(信科公司)的布局,资质齐全、团队到位、资源整合完毕。
这意味着,省级高速集团下属信科公司已构建起完整的属地化实施体系,形成事实上的“区域垄断”格局。观察近年来各地机电项目的中标情况便可印证这一点。
以某东部省份为例,在2024年的数字化专项项目中,集团内部企业承接了72%以上的标段,民营企业仅能参与设备供货等低附加值环节。更为严峻的是,传统机电企业正面临人才流失与能力断层的双重压力——不少核心技术骨干流向体制内或国企背景的信科公司。
对于高速机电领域的民营企业而言,前路愈发艰难。AI算法训练、多源数据融合、平台架构设计等能力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年研发支出低于500万元的企业几乎难以跟上节奏。
“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合作模式,在当前生态下已难以为继。
不同于2019年那种全民参与、快速落地的普惠型建设场景,当前项目普遍周期长达三年以上,且高度集中于省级信科公司统筹实施。即便有外部企业参与,也往往是“雁过拔毛”,利润空间被层层压缩。

正如我在其他文章中所提及,一部分机电企业选择“出海”,借助“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另一些企业则转向细分赛道深耕,如交通执法系统、超限检测、视频智能分析等领域,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行业洗牌已成定局。高速公路的价值重心正加速向软件、数据和服务迁移,硬件主导的时代正在落幕。
那么普通企业该如何应对?是继续依附“大树”,谋求分包生存?还是彻底变革企业基因,重塑竞争力?这是每一个从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目前来看,省级信科公司凭借行政资源和属地优势,已建立起“总包—分包”的垂直管理体系。大多数外部企业只能在其体系下游求生,靠微薄利润维持运转。
通过对一批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它们正通过两种方式自救:一是聚焦细分领域,深挖垂直应用场景;二是精简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力求“小船好调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交通运输部明确将稳定有效投资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保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数字化专项的投资规模已有目共睹,建设内容也逐渐清晰。然而,行业整体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热潮之下,有人登台,有人退场。
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以上就是数字化转型是不是又一轮机电设备大升级?个别人的狂欢还是普惠大众?(重发)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