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根据系统负载阈值判断是否执行日志切割,再通过移动重命名日志文件、创建新文件、发送信号通知应用重新加载日志句柄实现动态切割,最后结合cron定时任务与find命令清理过期日志,提升系统稳定性。

Linux系统中日志文件容易随着时间增长变得巨大,影响性能和排查效率。虽然logrotate是标准的日志管理工具,但有时需要根据系统负载(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动态决定是否切割日志。这种场景下,可以通过自定义脚本实现按负载条件触发日志切割。
系统负载可通过uptime、top或/proc/loadavg获取。常用方式是从/proc/loadavg读取当前1分钟内的平均负载,并与设定阈值比较。
示例代码片段:
load_threshold=2.0
load_current=$(cat /proc/loadavg | awk '{print $1}')
if (( $(echo "$load_current > $load_threshold" | bc -l) )); then
echo "系统负载过高,执行日志切割"
# 调用切割函数
fi
当满足负载条件时,将目标日志文件移动并重命名,同时通知应用重新打开日志文件(如通过kill -HUP)。
常见操作步骤:
脚本示例:
log_file="/var/log/myapp.log"
backup_dir="/var/log/backup"
timestamp=$(date +"%Y%m%d_%H%M")
mv "$log_file" "$backup_dir/$(basename $log_file).$timestamp"
touch "$log_file"
chown appuser:appgroup "$log_file"
kill -HUP $(pgrep myapp)
使用crontab定期执行脚本,比如每5分钟检查一次负载情况。
添加cron任务:
*/5 * * * * /usr/local/bin/check_load_and_rotate.sh
同时应设置旧日志的清理机制,避免磁盘被占满。可以按天数或数量删除过期日志:
find /var/log/backup -name "app.log.*" -mtime +7 -delete
基本上就这些。通过结合系统负载监测和自动化脚本,能更智能地控制日志切割时机,在高负载时期及时释放资源,提升系统稳定性。注意测试脚本权限、路径和信号行为,确保不影响服务正常运行。
以上就是Linux日志怎么切割_Linux日志通过自定义脚本按系统负载切割的教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