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gRPC拦截器捕获错误并结合结构化日志库(如zap)记录,通过Unary Server Interceptor在调用后检查err,区分业务与系统错误,提取metadata中的trace_id等上下文信息,实现可追溯的错误日志收集。

在Golang中实现RPC错误日志收集,核心在于拦截RPC调用过程中的异常信息,并将其结构化输出到日志系统。通常结合中间件(如gRPC的Interceptor)或自定义RPC框架钩子来捕获错误,再通过日志库进行记录。
在gRPC服务中,可以通过Unary Server Interceptor统一处理请求和响应中的错误。拦截器在每个RPC调用前后执行,适合注入日志、监控和错误处理逻辑。
示例代码:
func ErrorLoggingInterceptor(ctx context.Context, req interface{}, info *grpc.UnaryServerInfo, handler grpc.UnaryHandler) (resp interface{}, err error) {
// 调用实际的RPC方法
resp, err = handler(ctx, req)
// 记录错误日志
if err != nil {
log.Printf("RPC Error: method=%s, error=%v, request=%+v", info.FullMethod, err, req)
}
return resp, err
}
注册拦截器:
立即学习“go语言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server := grpc.NewServer(
grpc.UnaryInterceptor(ErrorLoggingInterceptor),
)
建议使用结构化日志库如zap或logrus,便于后续日志采集与分析。
以zap为例:
logger, _ := zap.NewProduction()
defer logger.Sync()
if err != nil {
logger.Error("RPC call failed",
zap.String("method", info.FullMethod),
zap.Error(err),
zap.Any("request", req),
)
}
这样输出的日志可被ELK或Loki等系统解析,支持字段检索和告警。
不是所有err都需要当作异常记录。可通过自定义错误类型或状态码判断是否为预期错误。
例如:
if status.Code(err) >= codes.Internal {
// 只记录服务器内部错误
logger.Error("Internal RPC error", ...)
}
避免将用户输入错误(如InvalidArgument)误判为系统故障。
结合context传递trace_id、user_id等信息,有助于链路追踪。
可以在拦截器中从metadata提取:
md, _ := metadata.FromIncomingContext(ctx)
traceID := md.Get("trace_id")
并将这些字段一并写入日志,提升排查效率。
基本上就这些。关键是利用拦截机制统一捕获错误,配合结构化日志和上下文信息,实现清晰、可追溯的RPC错误记录。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
以上就是如何在Golang中实现RPC错误日志收集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