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缓存基于SqlSession,生命周期短,默认开启,提升单会话内重复查询性能;二级缓存基于Mapper命名空间,跨SqlSession共享,需手动配置,适用于读多写少场景,但分布式环境下需结合Redis等外部缓存保证一致性,二者均不能替代数据库查询。

MyBatis 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说到底,它们都是为了提升数据访问速度、减轻数据库压力而存在的,但它们的作用范围、生命周期和使用方式却大相径庭。简单来说,一级缓存是基于
SqlSession
Mapper
理解MyBatis的缓存机制,就像理解不同层级的记忆。一级缓存(Local Cache)就像我们大脑的短期记忆,它与当前的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二级缓存(Global Cache),则更像是我们长期记忆中的某个特定主题区域。它与
Mapper
SqlSession
Mapper
SqlSession
mybatis-config.xml
Mapper.xml
<cache/>
Serializable
Mapper
在我看来,MyBatis一级缓存之所以默认开启,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就近原则”和“事务内性能优化”的考量。你想想看,在一个事务或者一次业务操作中,我们经常会连续查询某条数据好几次,比如先查询用户详情,然后基于详情做一些判断,再可能因为某些逻辑需要再次确认用户状态。如果每次都去数据库跑一圈,那性能损耗会非常大。
好处显而易见:
SqlSession
但它也并非没有潜在问题,这往往体现在我们对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SqlSession
配置和使用MyBatis的二级缓存,需要我们多做几步,但带来的好处也是跨会话的。首先,你需要确保全局配置中
cacheEnabled
true
Mapper.xml
<cache/>
<mapper namespace="com.example.UserMapper">
<!-- 启用二级缓存 -->
<cache
eviction="LRU" <!-- 缓存回收策略:LRU, FIFO, SOFT, WEAK -->
flushInterval="60000" <!-- 缓存刷新间隔,单位毫秒,这里是60秒 -->
size="512" <!-- 缓存对象数量上限 -->
readOnly="true"/> <!-- 是否只读,true表示缓存对象是只读的,可以安全地共享,性能更好;false表示读写,会返回对象的拷贝,更安全但性能稍差 -->
<!-- 你的SQL查询语句 -->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id}
</select>
</mapper>你也可以指定自定义的缓存实现,比如集成Ehcache或Redis:
<cache type="org.mybatis.caches.ehcache.EhcacheCache"/>
User
Serializable
它对分布式环境的影响,这才是二级缓存最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地方。 MyBatis自带的二级缓存实现,默认是基于内存的,这意味着它只在单个应用实例中有效。如果你的应用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也就是分布式环境),那么每个服务器都会有自己独立的二级缓存。
问题就来了: 假设服务器A更新了数据,它会清空自己本地的二级缓存。但服务器B、C、D的二级缓存并不知道这个更新,它们仍然可能提供旧的数据。这就导致了数据不一致性。
如何解决呢?
要说什么时候应该用二级缓存,我个人觉得,这得看你的业务场景对“数据新鲜度”和“性能”的权衡。它不是万能药,更不是数据库的替代品。
理想的使用场景:
但二级缓存绝不能,也永远无法,完全替代数据库查询。
所以,二级缓存更像是一个性能优化的“加速器”,它工作在数据库的前面,通过牺牲一点点数据实时性来换取显著的性能提升。它永远是数据库的辅助,而不是替代品。在决定是否使用二级缓存时,务必结合你的业务特性、数据访问模式以及对数据一致性的容忍度来综合考量。
以上就是MyBatis 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有什么区别?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