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4日电(康耕甫) 过去十年,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技术迭代速度惊人”的亮眼成就。然而,随着各地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密集落地,产能从紧缺转为过剩,“后遗症”开始显现并不断加剧。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进入价格持续走低、质量逐步下滑、企业盈利普遍承压的艰难阶段。组件价格一度跌破每瓦0.6元大关,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全面跳水,企业亏损面扩大,个别环节甚至出现“价格踩踏”现象。例如,2024年多晶硅价格同比下降超35%,硅片跌幅超过45%,电池片与组件价格也均下滑逾25%。

图片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价格底线失守的同时,产品质量问题也随之暴露。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光伏组件整体合格率由100%下降至62.9%,而2025年上半年抽检不合格率接近16%。主要问题集中在机械载荷不达标(5批次)、光电转换效率未达标准(8批次)、功率虚标(3批次,铭牌参数偏差)等方面。此外,组件所用的玻璃、边框、胶膜、焊带、接线盒等辅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障碍。为破解光伏行业的质量困局,推动产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围绕制造准入门槛、标准体系建设、价格行为规范等方面发力,逐步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市场秩序与产品质量的协同监管机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年8月,工信部牵头六部委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聚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低价竞争转向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良性竞争。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多次发出自律倡议,呼吁企业抵制恶性低价竞争,坚守质量红线,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虚标功率等违规行为,同时要求检测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共同促进行业规范化运行。
在下游应用端,电站企业也在主动求变。阳光新能源不仅持续推进电站技术创新,更从全生命周期视角重新审视光伏组件选型。针对近两年组件质量下滑趋势,公司迅速组建专业光伏技术团队,建设自主评测实验室,构建涵盖材料、工艺、检测等全方位的设备评价体系,提出“高可靠、多发电、更友好”的组件严选标准,严格把控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出厂检测三大关口,确保组件在长期发电性能、环境适应性及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为进一步打造高品质光伏电站,阳光新能源还联合鉴衡认证中心发布“光伏好电站”技术成熟度评价规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指出:“该规范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不仅明确了发电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等关键评价维度,更制定了可操作的验证流程与检测方法。”
作为领先的电站开发商和专业的组件终端用户,阳光新能源既能依托其在电站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使用经验,成为高质量标准的践行者,又能通过应用场景的深度洞察反向推动组件技术升级,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此举不仅从源头提升了光伏产品的品质保障水平,也为整个光伏产业探索出一条由“追求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型的新路径。
以上就是光伏组件“危机”如何化解 多方联动构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收藏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