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 log是InnoDB通过WAL机制实现持久性的物理日志,事务提交时写入磁盘,崩溃后重启恢复数据。

MySQL 的持久化机制主要依赖于 InnoDB 存储引擎的 redo log(重做日志)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当事务提交后,即使系统崩溃,已提交的数据也不会丢失,这正是通过 redo log 实现的。
redo log 是 InnoDB 特有的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哪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它采用顺序写入的方式,先写日志再写数据页(即 WAL:Write-Ahead Logging),大幅提升写性能。
redo log 是循环写入的,大小固定(默认两个文件,共 48MB,由 innodb_log_file_size 和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控制)。当日志空间用完时,会触发检查点(Checkpoint),将脏页刷回磁盘,释放日志空间。
事务提交时,InnoDB 会确保 redo log 被写入磁盘(由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控制),之后即使数据库宕机,重启时也能通过重放 redo log 恢复未刷盘的数据。
为了防止 redo log 写满,InnoDB 会定期执行 checkpoint,将已确认的脏页从内存刷到磁盘,并更新 redo log 的可覆盖位置。
MySQL 重启时,InnoDB 会读取 redo log,从最后一个 checkpoint 开始重放所有已提交但未落盘的修改,这个过程称为崩溃恢复(Crash Recovery)。
注意区分 redo log 和 binlog:
两者通过两阶段提交(Two-Phase Commit)保持一致性,确保 crash-safe。
基本上就这些。redo log 是 MySQL 实现持久性和高性能写入的核心机制之一,理解其工作原理有助于优化数据库配置和故障排查。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